2017年国务院同意将每年5月10日设为“中国品牌日”,近期已走过六个年头。纵观这6年间中国品牌的发展历程,中国品牌崛起之势异常迅猛。最新数据显示,中国品牌中进入世界500强的企业已达143家,中国制造正向中国品牌加速转变。
域名作为品牌在互联网上的延伸和入口,是品牌与用户沟通的桥梁,也是品牌获取流量的密码。而以“.中国”、“.政务”、“.手机”等为代表的中文域名,更符合庞大的中文人群的语言习惯,如中文域名“乔家大院.手机”要比“其对应的英文域名”更容易识别品牌主体,更利于用户加深品牌记忆,且能降低中文用户的访问门槛。
中国广告协会副秘书长赵践认为,中文域名可以让企业品牌名称、产品名称或服务名称直接用作互联网访问的入口,让用户几秒之内就能记住企业的官方入口,从而有效提升企业广告的转化率。
从宏观层面,域名作为互联网的关键基础资源,对提升我国互联网普及率、掌握网络话语权、坚定文化自信意义重大。伴随品崛起的足迹,去纵观中文域名的6年,国家对中文域名的支持政策也是持续有力:
2017年11月,工信部《互联网域名管理办法》中明确指出“推动中文域名和国家顶级域名发展和应用,促进中国互联网健康发展”。
同年,国务院《政府网站发展指引》中明确强调“政府网站要使用以后缀的英文域名和符合要求的中文域名,不得使用其他后缀的英文域名”。
2021年11月,《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印发“十四五”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的通知》中再次强调“完善中文域名应用环境,进一步推动中文域名应用”。
2022年两会,全国政协委员、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文化与传播学院副院长郭媛媛提议“完善中文域名应用环境,加强中文域名应用推广的组织保障”。
除了国家鼓励支持中文域名系统的技术研究和推广应用外,中国互联网社群也一直在不遗余力地推动中文域名的应用普及。
2020年1月9日,由中国互联网协会牵头,“.手机”等域名注册管理、百度等互联网应用厂商、360等浏览器厂商、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等研究机构共计28家单位共同发起成立了“中文域名推进工作组”,协力推动浏览器、邮件系统、搜索引擎、输入法、即时通讯、移动应用等各类互联网应用全面支持中文域名的识别、显示和解析,进一步完善中文域名注册和解析服务,促进中文域名创新应用,让广大用户能够更便捷高效地使用网络。
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,中文域名也不断在应用模式上创新突破。例如在任一主流浏览器地址栏访问专门定位移动互联网域名的“XX.手机”,即可直达汇集了企业微信、微薄、抖音、网店等各种应用的H5导航页(微入口),以解决移动互联网时代企业应用多、入口分散、推广难的痛点。
“.手机”域名打破了互联网时代“域名+网站”的传统应用模式,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不断焕发生机活力。
作为“中文域名推进工作组”成立后的一次重大创新,百度智能云与“.手机”注册管理机构基于“.手机+微入口”的统一展现模式,联合打造了“可信微入口”,在百度搜索框输入企业的“.手机”域名,企业的名称、官网、简介、各种移动应用、认证标识等信息将以“企业名片”的形式在搜索结果优先展示,打通了品牌在浏览器地址栏、搜索框推广的全通路。
前不久,微信公众号文章实现了对中文域名的识别支持,内容制作者通过微信公众平台编辑文章时,可在超链接中添加“.手机”中文域名,网民点击该中文域名便可查看企业的全部应用,中文域名的应用环境得到跨越式的完善。
近年来,中文域名政策持续利好、应用环境日益完善、用户使用习惯逐渐养成,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品牌开始选择注册使用中文域名(例如“中国长安.手机”、“劳力士.手机”)。
中文域名作为中国品牌的文化符号及宣传窗口,在大国崛起的进程中,将不断讲好中国品牌故事、提升中国品牌软实力,最终实现品牌强国战略。